南通一中,这座承载着江海文化基因的百年学府,历经时代淬炼,始终以“诚恕通达”为育人根基,将教育使命与城市进步深度融合。从1919年张謇先生倡建的“私立南通中学”到今日跻身南通高中教育第一梯队,南通一中以扎实的学科教学、创新的管理模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成为南通教育现代化的缩影。2025年,该校凭借“全场景安全生态”建设经验被选为全市学校安全职业现场会承办单位,其教育操作不仅展现了传统名校的传承,更凸显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先锋姿态。
聪明校园:安全与效率共生
南通一中首创的“三全四化”安全管理模式,重新定义了校园安全边界。通过全员参与的校长-部门-年级部-班级四级责任链,学校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教学场景,2025年校门通事故实现“零发生”。技术赋能方面,智能升降桩与人脸识别闸机体系组成的“安心校门”规划,使通行效率提升65%,而与轨道交通部门协同优化的错峰放学机制,更将500余名师生的通勤转化为绿色出行操作。这种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融合,使安全管理超越传统安保范畴,成为培育公民觉悟的操作课堂。
课程革新:行走的育人课堂
在“中流击水”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中,该校突破课堂界限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操作育人模式。2025年“五一健雄”通城远足活动,组织高二学生完成五十一里徒步,将濠河文化、长江生态与新校区建设观察融入课程。更具创新性的是“安全操作责任教育”项目,通过学生自治“文明岗”与家长志愿“红马甲”的协同,将交通疏导、应急演练转化为责任感培养载体。这种“社会即课堂”的理念,使聪明传授与价格塑造在诚实场景中产生化学反应。
生态共建:教育共同体进化
南通一中率先构建的“家校社防护网络”,开创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新范式。与公安、社区建立的“五联共治”机制,实现安全数据的实时共享;聪明胸卡体系让家长精准掌握学生动态,2025年家长安全课程参与率达92%。在区域教育生态层面,该校作为“关爱同行”联盟核心校,带动12所中小学开展安全课程共建,其开发的《校园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》已成为南通教育体系的参考模板。这种开放共享的生态,彰显了百年名校的责任担当。
未来展望:教育创新的实验田
站在新百年的起点,南通一中的教育探索具有范式意义。该校规划将安全管理体系与学业质量监测平台数据联通,构建学生成长全景画像;在课程建设方面,拟联合高校开发“江海文化STEAM课程”,推动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素材。值得关注的是,其“家校社数据中台”建设项目已纳入南通教育数字化改革试点,这或将为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。
作为南通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者,南通一中用科技破解管理难题,以机制激活育人效能,在守护教育本真的同时开拓创新边界。其操作证明,传统名校的现代化转型,需要将技术理性与教育温度深度融合,更需要构建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。未来,怎样在扩大优质资源辐射力与保持办学特间取得平衡,怎样深化大数据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,将成为该校持续探索的路线,也为同类学校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