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语文是写橘子还是桔子橘子”还是“桔子语文是什么文章

一、橘子”还是“桔子 “桔”和“橘”历史渊源 桔和橘自古以来就是“长期共存,肝胆相照”的两个独立的字。早在东汉…

一、橘子”还是“桔子

“桔”和“橘”历史渊源

桔和橘自古以来就是“长期共存,肝胆相照”的两个独立的字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关于“橘”和“桔”的记载,两者的本义和读音都不一样。《周礼q冬官q考工记》有“橘逾淮而北为枳”,许慎小编认为‘说文解字’里面解释“橘”为水果,而“桔”是草药,两者不能替换。

用“桔”字表示“橘”的意思,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,屈大均《广东新语?橘柚》 :“又有桔,亦与柑类”,才将“桔”和“橘”混用。因此,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桔是橘的简化字。

历史上,“桔”字在广东、福建、广西等南方使用普遍,因“桔”通“吉”,有吉祥之意,把“橘”写成“桔”,被民间所接受并流传开来。

你买的是“橘子”还是“桔子”?答案简单的惊人

橘逾淮而北为枳

各种辞典、字典的正解

《辞海》解释:“桔”作“橘”的俗体字,不是简体字,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意思。

《新华字典》(2001):“桔”通“橘”,“桔”为俗体,“橘”正体。

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》(2004):规定“桔”不是“橘”的简化字,“桔”发音“jié”,“桔”发“jú”。
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:“橘”俗作“桔”。

《汉语大词典》解释:“桔”通“橘”,同等对待。

可见,我国现代文学语言对“橘”和“桔”不是繁简转化关系,而是“正”与“俗”的变迁,是随时代变迁,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写法。这种俗字又跟已有的字形撞脸,由于“桔”字古已有之,繁俗同形,因此,“桔”是“橘”的俗体字。

因此,“桔子”就是“橘子”

两个都对,谢谢。橘子一般

二、橘子和桔子哪一个才是对的

橘子和桔子都对,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,因所在地区不同,故叫法不同。北方称其为橘子,南方称其为桔子。柑橘性喜温暖湿润气候,是热带、亚热带常绿果树(除枳以外),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:枳属、柑橘属和金柑属。其花单生或2-3朵簇生;花萼不制度5-3浅裂;花瓣通常长1.5厘米以内;雄蕊20-25枚,花柱细长,柱头头状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。

橘子和桔子都对,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,因所在地区不同,故叫法不同。北方称其为橘子,南方称其为桔子。柑橘性喜温暖湿润气候,是热带、亚热带常绿果树(除枳以外),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:枳属、柑橘属和金柑属。其花单生或2-3朵簇生;花萼不制度5-3浅裂;花瓣通常长1.5厘米以内;雄蕊20-25枚,花柱细长,柱头头状。花期4-5月,果期10-12月。

三、桔子与橘子有何区别

橘子和桔子指的是同一种水果。

橘子也称桔子、柑橘。橘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果,未成熟时呈绿色,成熟后为黄色,也有黄绿相间的。橘子体型适中,为扁球状,其果肉为黄色,呈瓣状排列,并有白色的橘络附着。橘子具有浓郁的清香,比较酸甜多汁,可生津止渴。

其喜温暖湿润,广泛分布于我国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四川、广西、广东、重庆、台湾地区等,盛产于夏末和秋季。顺带提一嘴,橘子价格不高,且富含各类维生素,深受大众的喜爱。

有的人说:“橘”是南方人的叫法,“桔”是北方人的叫法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“橘生淮南则为橘”,很早的时候老祖宗就叫“橘子”,因此南方人也就懒得改,流传至今了。

而北方人则比较喜欢叫它“桔子”,虽然发音是一样的,然而更简单的笔画足以看出北方人直率豪爽的性格。

还有的人说:皮薄的那种叫桔子,皮厚一点的叫橘子。另外还有说法说:桔子没籽,橘子有籽。吃到有籽的就是橘子。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依据。本质上讲,橘和桔,表意和所指都是一样的。指代的是同一种水果。

四、桔子和橘子一样吗?

橘子和桔子原来本就是同一种水果的不同叫法。

从叫法上来说,一般在福建、广东等南方地区叫桔子,而在北方省份和湖南等地一般叫做橘子。不论是橘子还是桔子,只是南北不同地区的不同称谓罢了,实质上就是同一种水果的两种名称。

桔子或橘子在肉质口感上,特别酸嫩爽口,是一种温性的水果,它不仅内含100多种植物化合物,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天然抗氧化物等营养成本,每天吃上一两个对身体很有益处,但不可过多食用。

简介:

1、看橘子的果脐

买橘子的时候,可以先看橘子的底部的果脐,不同橘子底部的那个“肚脐”大致不同,一般母橘子的果脐圈都会比较大,最好选择果脐凹陷的,这样的橘子吃起来汁水饱满,甜度也是比较高。相反果脐只一个小点的橘子就是公橘子,这样的橘子吃起来口感会比较酸,汁水也是比较少。

2、看橘子的果皮

果皮也是判断橘子甜不甜的一个标准,优质的橘子果皮看起来比较光滑的,孔比较细的,说明成熟度比较高,甜度也比较好,如果看到果皮表面特别粗糙的,大家不要选,这种可能已经存放特别久,水分都出现了流失,或者是皮特别厚的,这种橘子吃起来会酸。

五、桔子和橘子区别?

有句话叫做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。看到这个大概就知道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了,现在我仔细讲一下到底有怎样的不同。

实际上桔和橘并不存在简写和繁写的关系。我国在历史上曾有一段时刻,把“桔”作为“橘”的简写使用。197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小编认为‘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(草案)’里面曾明确把“橘”简化为“桔”使用,不过到1986年又小编认为‘<二汉简案>和纠正通知’里面被废止,因此橘和桔二者单独使用,不存在简繁的依附关系。

其实橘和桔是指同一种水果,那为什么有两种写法呢?其实这并不意味着桔是橘的简化字,橘是收录于字典中形容这种水果的正规写法,而桔却是俗字,什么叫俗字呢?在古代,汉字分为俗、通、正三种,之因此称之为俗,是由于它并不合乎规范,只是在民间较为流传而已。当桔读第二声的jie时,它就不是俗字了,而是可以组词为桔梗的正规字噢。

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吃橘子的,讲到底我觉得每次吃橘子,自己像是有强迫症一样,一根一根的挑掉上面的白丝,接着余下黄黄的一团,吃在嘴里可滑腻了。然而其实那个白丝是应该连着果肉一起吃掉的,它叫橘络,里面含有很多纤维素,意思就是较于酸酸甜甜的果肉而言,它更有营养。

就如我开头所讲的,其实水果就只有那一种,就只是从之前流传下来的叫法不同而已。

有区别,橘通常个大一点,皮厚而粗糙,捏上去软绵绵的。而桔通常个小一点,皮薄而光滑,捏上去比较饱满。一般说来,柑的果形正圆,黄赤色,皮紧纹细不易剥,多汁甘香;橘的果形扁圆,红或黄色,皮薄而光滑易剥,味微甘酸。

然而属于同一类,只是有点小差别,很多人经常会听说橘子与桔子,大家以为是两个品种,其实都是一样的橘子又叫橘子,由于现代汉字的意思,再加上地区的名称不同,有很多种名字和品种都是一样的,味道酸甜,有缓解,恶心,呕吐,补充维生素c,满足人体多种维生素需求的效果,非常受人的欢迎。

都是对人很好的吃了,按科学的角度来衡量,桔是基本种,花小、果皮好剥、种子的胚多属深绿色;柑是桔与甜橙等其它柑桔的杂种,花大,果实剥皮不如桔好剥,种子的胚为淡绿色。因此,在宽皮柑桔中,橙柑(芦柑)是桔不是柑,温州密桔是柑不是桔。柑和桔在植物分类学上是同科同属而不同种的木本植物。另外柑和橘两者常统称为「柑橘」。

可以说全身是宝,具有润肺、止咳、化痰和止渴的功效,肉、皮和叶皆可入药,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。橘子皮可以美容,《本草纲目’里面说陈皮(橘皮)同补药则补;同泻药则泻;同升药则升;同降药则降。可见在古代,大众就已经认识到橘子的药用价格了。

橘(英语:Mandarin orange;学名:Citrus reticulata)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。橘(jú)和桔(jú)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,然而桔作橘子一义时,为橘的俗写。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,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。闽南语称橘为柑仔。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。“柑橘属”包括柑橘、橙、柚等。

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,果实外皮肥厚,内藏瓤瓣,由汁泡和种子构成。李时珍小编认为‘本草纲目?果部’里面记载:“橘实小,其瓣味微醋(即酸),其皮薄而红,味辛而苦;柑大于橘,其瓣味酢,其皮稍厚而黄,叶辛而甘。”一般说来,柑的果形正圆,黄赤色,皮紧纹细不易剥,多汁甘香;橘的果形扁圆,红或黄色,皮薄而光滑易剥,味微甘酸。柑和橘虽有区别,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,如广柑也说广橘,蜜橘也说蜜柑。

柑橘分为原生柑与杂柑,前者是传统秋桔,杂柑一般是冬桔和春桔。

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。橘子不宜食用过量,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,皮肤呈深黄色,如同黄疸一般。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,只要停吃一段时刻,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。明代张岱季叔张烨芳对橘子情有独钟,据载其“性好啖橘,橘熟,堆砌床案间,无非橘者,自刊不给,辄命数僮环立剥之”,吃到手脚都呈现黄色

全球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纬35°以南的区域,性喜温暖湿润,有大水体增温的地域可向北推进到北纬45°。全球有135个民族生产柑橘,年产量10282.2万吨,面积10730万亩,居百果之首,产量第一位的数巴西,有2425.26万吨,第二位数美国,有1633.52万吨,中国第三,有1078万吨,再后是墨西哥、西班牙、伊朗、印度和意大利等国。

中国柑橘分布在北纬16°~37°之间,海拔最高达2600米(四川巴塘),南起海南省的三亚市,北至陕、甘、豫,东起台湾省,西到西藏的雅鲁藏布大峡谷。但中国柑橘的经济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°~33°之间,海拔700~1000米下面内容。产秦岭南坡以南、伏牛山南坡诸水系及大别山区南部,向东南至台湾,南至海南岛,西南至西藏东南部海拔较低地区。耐寒区位9~11。全国生产柑橘包括台湾省在内有19个省(市、自治区)。其中主产柑橘的有浙江台州、福建、湖南、四川、广西、湖北、广东、江西、重庆和台湾等10个省(市、区),接下来是上海、贵州、云南、江苏等省(市),陕西、河南、海南、安徽和甘肃等省也有种植。全国种植柑橘的县(市、区)有985个。

橘子和桔子就指同一种水果。橘子指橘树的果实,味甜酸,可以吃,果皮可入药。橘俗作桔,也叫桔子。

在不同的地区中的人说法或者写法不同,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大众习性上就会把桔子写作“橘子”,而在南方地区则多数会用“桔子”来称呼。同时,橘和桔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,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,而且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。

扩展资料:

橘(英语:Mandarin?orange;学名:Citrus reticulata)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。“橘”(jú)和“桔”(jú)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,然而“桔”作橘子一义时,为“橘”的俗写。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,“桔”也曾做过“橘”的二简字。闽南语称橘为柑仔。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“柑子”或“柑儿”。

“柑橘”与“橘柑”不同:“柑橘”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,包括柚、柑、橘、橙等;而“橘柑”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。

参考链接:百度百科-橘子

桔子和橘子没有区别,是同一种水果。

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大众习性上就会把桔子写作“橘子”,而在南方地区则多数会用“桔子”来称呼。

在古代书籍里,一般都写作“橘”,而现代的书籍里又常写为“桔”,因此许多人将“桔”误以为是“橘”的简化字,然而通过查找一些字词类工具书和有关繁体字、简化字对照表,可以肯定地说,二者根本不存在繁简关系。

扩展资料:

橘子的营养价格

1、橘皮清新口气

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,具有理气化痰、健脾和胃等功能。将其咀嚼后吐掉残渣,重复数次,对去除口腔异味比较有效。橘皮泡茶,味道清香,还能通气提神。

2、陈皮有助消化

陈皮是晒干的橘子皮,而且越陈越好。陈皮味辛、苦,性温,归脾、胃,功效健脾开胃,主治消化不良。陈皮可以和大米一起熬粥,或者用来炖汤。

3、橘络保护血管

橘子里白色网状的丝络,叫“橘络”,由于其中含有一种名为“芦丁”的营养素,因此有苦味。但这种物质能使人的血管保持正常的弹性和密度,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,防止脑溢血的发生。橘络可以直接吃,也可用来泡水喝。

4、橘核缓解痛经

橘核有理气、温胃、止痛的影响,既能驱寒,又能止痛,因此有助女性缓解痛经。建议用橘核沏茶,一般用3~5克;如果疼得厉害,可以用到10克。

5、橘肉生津止渴

橘肉含水量高,能生津止渴。现代研究证明,橘子富含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叶酸等营养成分,并且还含有抗氧化、抗癌、抗过敏成分,能减少冠心病、中风及高血压的发病率。

参考资料:人民网-橘子的营养价格有哪些

版权声明
返回顶部